《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我们这个时代——第三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读书会顺利举行
2014年5月15日下午2点,437必赢会员中心2013级各研究生党支部第三期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读书会在院办报告厅如期举行。我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读书会已成功举办两期,本次活动由13级传播二班党支部承办,邀请到了哲学学院吴昕炜老师主讲,主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我们这个时代。
《形态》的写作始于1845年11月,主体部分于1846年4月结束,1847年1-4 月,恩格斯补充了第二卷的最后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只出版了第二卷第四章,20世纪20、30年代用德文、俄文出版了全书。
19世纪前半期德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重重 ,现存的一切理论都同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社会主义理论流于空想,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作为指导,以致许多人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清算一下自己的哲学信仰,完成批判德国思辨哲学的工作。所以,从1845年11月到1846年8月,他们共同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重要的著作。
正如马克思所说:“恩格斯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来到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通过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吴昕炜老师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概况、基本内容和具体思想。其中,吴老师结合自己在德国访问的亲身经历向我们系统的讲述了马克思在手稿中所阐述的具体思想。
首先,吴老师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思: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这些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吴老师认为,总的来说,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的统一。
在这之后,吴老师针对生产力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科学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唯物史观的实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方面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在演讲环节结束后,吴昕炜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作了精彩的点评,解决了很多同学长久的困惑,主持人还根据讲座中出现过的关键名词和现场同学们进行了有奖互动,同学们参与度非常高,现场气氛高涨。
最后,本次活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由2013级研究生传播一班党支部主办的读书会。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我院二十余位教师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2025-01-06 11:01:40 -
媒体链接 | 广告模拟竞标:看武大学子创意的“招”与“式”
2024-12-31 09:31:20 -
数字营销传播系列教材第一次编委会暨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12-30 10:51:17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