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092017-05
2017-05-09

童兵教授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守和新闻舆论工作创新

本新闻来自:SJC

“当今世界,真正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纲领的执政党并不多,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国家和学者也不多,因而,中国的学者要有世界担当和理论自信……”5月4日晚,复旦大学的童兵教授做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回溯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直面中国的现实难题,先后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与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当代语境下,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何意义?怎样坚守?如何践行?
 

 
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何意义?

童兵教授首先回溯历史,简要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点,提及胡锦涛在“三贴近”、“以人为本”等学说上的突破。他认为:“历史本身就是治疗历史问题的药方。我们在全面评价习近平的治国理政和新闻舆论思想时,也不要忘记开拓者的作用。”接着,他解释并辨析了“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新闻理论的观点部分,范围相对狭小,且带有阶级性,却是最核心、重要的部分。

基于此,童教授“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将当代语境下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立场与政治规范。首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揭示并论证了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例如,新闻真实性在马克思的早期作品中出现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在同时期的西方亦是非常领先的新闻观念。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史上确实出现过“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的事件,并引发恶劣影响。当前语境下,习近平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重申了对“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肯定。再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立了新闻媒体的政治规范。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党性”概念,而是在文论中提出了“倾向性”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不能根据倾向来评判一部作品。到了1905年,列宁发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完整地提出了“党性”学说,为社会主义媒体确立了政治规范。在当前背景下,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是对党性原则的深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规定了一切新闻理论纷争的是非准则,可引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这点既实用又具有可操作性。一直以来,新闻理论的纷争太多,如何去解决?童教授认为,要依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回到实际中考察。例如,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是:记者拿红包算不算有偿新闻?他以亲身经历谈及自己的判断与坚持:“收三百元钱以下的红包,不能视为有偿新闻,而是对记者采访所需车马费、伙食费的补贴。三百元,不足以动摇一名记者的职业操守。”而且,在他的坚持下,中国记协也不再反对这一观点。他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马克思也讲过:新闻的生产、记者的劳动、稿件的写作是有成本的。记者不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可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为解决纷争提供理论准绳。

第三,反思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得到的教训是: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新闻政策与改革必将走向失败。例如,赫鲁晓夫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改革,以及戈尔巴乔夫在80年代后期的公开性改革,不仅失败,而且最后亡党亡国,其教训为:不能超越政治底线。邓小平的改革坚持了底线,因而获得成功。那么,底线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亦有规定。例如,戈尔巴乔夫有些说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改革不是个别人或一批人心血来潮的结果。改革是迫切的需要,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进程中产生的。”对我国而言,亦是如此。戈氏还说:“历史是公正分析的对象。许多好像不可动摇的理论,现在需要加以怀疑并重新认识。”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亦然。但是,戈氏还曾强调:“在苏联,没有什么不可以批评,没有什么不可以报道。”这即是没有底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公开的批评与报道,要看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国际关系。对此,童教授说,“要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首先要熟悉历史,公正地评价历史。我们的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各种观点。”

第四,斯诺登曝光的“棱镜门”事件表明,在新媒体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为必要和重要,否则后果非常危险。“斯诺登事件”和“棱镜计划”说明,美国一直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挑战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国安全局公然地监听全球35个国家的领导以及38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和香港等大城市也在监控之列。可见,隔墙有耳,记者的心中需有一把标尺来明确什么不可报道、什么能够报道。在童教授看来:“新闻具有选择性,是有政策法律道德等底线的。”

第五,西方国家在新世纪展开的“颜色革命”,以互联网和纸媒作为实现“非暴力政权更迭”的武器。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世界上15个国家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甚至中国的家门口也有两个地区发生了类似的革命,分别是台湾大学生占领立法院和香港大学生占领中环。“颜色革命”的台前人物是“自由之家”的董事会主席夏普,其所著《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概念框架》被奉为“颜色革命”的圣经。该书提出,“非暴力抗争颠覆国家政权”的手段有198种,其中两种与新闻传播相关,分别是办报和发展新媒体技术。因而,“自由之家”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培训办报与发展互联网,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另一个中央情报局。这便是“颜色革命”的背景。童教授表示,“颜色革命”所造成的国家分裂、民族对立、难民危机等十分严重,中国家门口发生的两个类似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也在逐步显现。他强调称,社会矛盾宜解不宜结。

第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语),把握网络核心技术的“命门”,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童教授指出,我国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大国,但不是互联网强国,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产业市值比美国差很多;每年政府网站有3000过个被美国“黑掉”;互联网核心技术“命门”在美国人手中……此外,中国网络不安全的另一个原因是间谍很多,甚至在高校也有数万人有意无意地充当了西方间谍。童教授特别告诫,大学生要有敌情观念,政治上不可幼稚,绝不可充当西方国家的间谍,在网络的鼓动、煽动作用很强大的情况下,尤其要提高警惕。
 
怎样坚守以及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全面回答了“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何意义”这一问题之后,童教授分别简要回答了“新闻舆论载体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两个问题。

关于怎样坚守,童教授提出从马克思主义五个基本哲学理念入手,提升学习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性。第一个观念是,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角度,考察人为什么需要交流、交往;第二是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推进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的建设;第三,从对立统一法则认知新闻传播机制;第四,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的角度认识民办媒体等的属性;第五,从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主人的角度,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实践、改革媒体的存在与布局。

关于如何践行,童教授建构了六个基本规范:第一,思想规范,即是正式报道与西方不同;第二,政治规范,要坚持党性原则;第三,组织规范,要坚持全党办报(媒体)、全民办报(媒体);第四,业务规范,要坚持舆论导向,强调三个舆论场: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和海外舆论场;第五,道德规范,要坚持反对虚假报道、低俗报道和新闻欺诈等三方面的问题;第六,经营规范,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讲座最后,童兵教授对讲述内容作了三个方面的总结:第一,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反思三个方面:反思苏联解体,要坚守新闻传播底线;反思斯诺登事件,要防范隔墙有耳;反思颜色革命,要抵制西方势力的煽动与分裂。第二,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五个基本理念出发,提升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性。第三,网络媒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建立六个新闻传播规范。(王敏)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