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12017-12
2017-12-11

陈韬文:比较传播研究中的实践与反思

本新闻来自: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11月27日,著名传播学者,香港中文大学437必赢会员中心荣休教授韬文先生应437必赢会员中心媒体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在中心331会议室为我院学子带来了主题为“迈向比较传播研究:实践与反思”的学术讲座。陈韬文教授致力于国际传播与文化全球化研究、政治传播研究与比较传媒研究,出版的学术著作包括:《新媒体事件研究》、《变迁中的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人员》、《大众媒体与政治变迁:中国轨道上的香港新闻界》等。

围绕比较传播研究的实践与反思,陈韬文教授首先对比较传播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陈韬文教授指出,一方面传播理论的发展基本以欧美为参照系,对第三世界国家关注不够,应当力求传播理论的去西方化和国际化;另一方面,虽然Edelstein、Gurevitch、Blumler等学者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呼吁多做比较研究传播研究,但是比较传播研究一直是呼声大于实践。综上所述,“比较”应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视野并得以实践。

根据陈韬文教授的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传播学研究逐步出现了“比较学的转向”,例如相关的阅读书目被列入大学课堂,出现了比较传播研究的大型项目。基于上述现象,陈韬文教授转而问道:“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比较研究的兴起呢?”首先,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方与地方相连,彼此渗透,改变了研究对象;其次,传播系统变得有效,覆盖面更大,互动性提高;再次,研究者群体的网络化;最后,研究文化的融合推动比较传播研究的发展。

接下来,陈韬文教授以具体研究实践例举了比较传播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案例包括:不同国家对于美的标准是否相同;不同国家的记者怎样报道香港回归这一事件;公营广播和私营广播的新闻报道有无差异;大数据的兴起使得比较研究中的方法有何变动等。

基于对案例的阐释,陈韬文教授指出做传播研究应该有“比较”的意识:第一,要将某种现象看成条件性的产物,条件改变,模式、规律都有可能改变;第二,东西南北的差异不仅存在于内部,而且存在于外部,东西南北的比较都可以纳入比较视野中;第三,经常从比较的角度观察思考,进行思想上的实验,社会背景改变的时候,研究对象、探究的概念能否站得住脚;比较研究中,每一个单位应该看成平等的;第四,比较研究中,每一个单位应该看成平等的;第五,比较研究的视角能使研究者对现象更有洞察力和更细致的了解。

对于比较研究的操作性问题,陈韬文教授提出了五点优化方法: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比较思维”,善于发现差异,拒绝“理所当然”;其次,要抓住比较的逻辑,在体系、概念、样本测量、指标和量表层面上保持对等,从数据控制、语境和逻辑角度解释差异;再而,要熟悉不同语境;进而,要建立研究合作网络;最后,要善于获取数据资料。在总结部分,陈韬文教授又对比较传播研究在认识论方面需达成的目标做了补充:第一,要界定传播理论适用的边界;第二,要实现理论与概念的创新,第三,要与不断全球化的现实相匹配。

本次讲座是中国传播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讲座结束后,陈韬文教授又围绕讲座内容,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