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站长李思辉走进武大课堂:“以有力科学报道为自信中国正名”
(通讯员:刘阳)11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李思辉做客437必赢会员中心《新闻写作》课堂,以“以有力科学报道,为自信中国正名”为题,与同学们分享了科学报道实践的经验与思考。
讲座中,李思辉老师首先介绍了科学报道的内涵和价值。他指出,科学报道不仅是对科学成果的报道,更是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传播。通过科学报道,人们可以了解科学的价值,推动科学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专业、有力的科学报道还可以澄清谬误、消除偏见,为筑建大国科技自信、提升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随后,李思辉以一篇篇生动报道为案例,分享了自己在科学报道中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在进行科学报道时,首先要对报道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记者要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进行报道。
李思辉认为,严谨的科学报道也要注重可读性与传播性,通过故事细节和人物情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课堂上,李思辉老师对实践案例中有关采访与写作的故事娓娓道来,同学们对李思辉老师的报道历程感同身受,使得分享趣味横生。他强调,写出的新闻报道要反复锤炼与打磨,以如同“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般的文字,打造出可供流传的经典作品。
实践经验分享结束后,李思辉在总结中指出,好的科学新闻不在报道本身,而在于所报道的对象和事件本身蕴含的精神力量。要有公允的角度和包容的态度,将报道之“术”与新闻之“道”相结合,实现科学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新闻采写课授课老师周呈思对此次讲座所带来的启发作了几点阐释。他认为,做好科学报道,首先要树立科学观,增强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和科学素养;其次要有大局观、生态观,不仅关注报道的事件本身,还要考虑其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此外还要具备受众观、融合观,对作品反复打磨、做好“解码”,使报道有人看、有人爱看,适应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让科学报道出圈出彩。周呈思老师指出,让新闻报道的水平跟上我国科学发展的步伐,是新闻媒体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他对同学们的期待。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同学们就如何锤炼自己的新闻敏感、如何实现传统报社报道的大众化、亲民化以及如何平衡客观与主观等问题与李思辉老师进行了交流。李思辉指出,培养新闻敏感,需要重视新闻事件中蕴含的“冲突性”“反常性”“动情性”等价值要素。他鼓励同学们首先培养自己的新闻好奇心与新闻审美,善于发现、敢于探索。同时,努力让自己写出的报道触动人心,以情动人。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科学报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更启发了同学们对大众科学传播工作的思考。课后有学生表示,将会积极关注、参与科学报道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并有志于用自己的镜头和笔记录、推动中国科技传播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人物简介:李思辉,《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知名评论员、报告文学作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其作品三次入选中考语文试卷,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有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新闻专著《时评写作十三招》被长安街读书会列为“推荐全国领导干部阅读的十本好书”。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姚曦、吴定海等著《中国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12-23 15:25:44 -
场景(中国)高峰论坛,154万人观看
2024-12-23 10:07:41 -
陆伟副校长带队赴沙特利雅得举办第19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闪电分论坛
2024-12-23 09:32:11 -
刘汉俊:深圳的模样
2024-12-16 10:59:40 -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新闻传播领域教育改革”--新疆大学新闻学系党支部与我校新闻学系党支部举行联学共建活动
2024-12-16 1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