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更会拍!武大新传人捷报频传
博人眼球的才是好新闻?
武大新传人第一个不同意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这群武大人精心打磨每一个词语、每一帧画面
一篇几千字的稿件、一部几分钟的视频背后
是几十万字的采访资料和几TB的拍摄素材
珞珈山下、东湖湖畔
这群青年用脚步丈量社会 用镜头与文字记录时代
践行着“做有思想的新闻人,负责人的传媒人”的院训
在这个金秋,TA们也收获了付出的果实
金秋十月,来自437必赢会员中心的两支团队:王怀民老师指导的校园媒体《武大新视点》和陈凯宁老师指导的珈影工作室在各大全国性赛事中崭露头角。在第四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铁塔记者文化节、大学新闻奖等平台上都展现着武大浓厚的人文关怀。
武大学子们走出校园的“乌托邦”,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时代变迁、关注物质革新、关注精神内涵,满怀人文关怀,秉持专业素养,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相机记录时间,用文字记录时代,
一、“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坚持做深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武大新视点人坚持做深度报道,提供前沿观点和理性思考。他们关注被忽视的边缘群体甚至个体,记录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用文字传递人文关怀。大学新闻奖、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铁塔记者文化节……每年秋天的捷报频传证明着新视点人仍在“被需要”。每篇稿件需要经历团队短则几个月、长则大半年的采访与打磨,对于文字细节和稿件质量的极致把控有时会令人疲惫烦躁,但新视点人从未松懈。
从珞珈山上的校园创作者到专升本学子的挣扎与释怀,从烧伤患者的向阳新生到假肢使用者们的重生,新视点的记者们用镜头和纸笔定格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瞬间。记者们探访东湖记忆,定格青春的跃动;关注乡村支教,洒下点点星光。每一篇报道,都是对社会日常的深入观察,是对大众困境、抉择、希望、生机的真实写照。
在创作出的每一篇新闻报道中,新视点人都坚持观察大千世界,在社会日常中发掘大众的困境、抉择、希望、生机等生命状态,倾听来自远方的呼唤。在《那些被火与爱亲吻的女孩》中,记者们关注到经历过严重烧伤的女性群体,叙写她们顽强对抗伤痛、在爱意的支撑下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报道用深刻细腻的笔触描绘她们经历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传达出坚韧顽强的生命力量,同时表现了亲友、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二、“以影像温暖世界”
如果说“新视点人”用文字记录时代,那么“珈影工作室”的成员们则用影像温暖世界。他们的镜头聚焦于生命的激情与真谛,从“齐天大圣”踏着轮滑飞驰于武汉街头的活力四射,到珞珈山中秋节月饼制作活动中留学生们的笑脸和好奇心,生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暖包容,表达了武大学子对中外文化的细腻观察和真挚理解。此外,他们的镜头也记录了新闻传播人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通过走访建院40多年来的历届师长,传递出“不忘初心Motivation、共同发展Elevation、倾情奉献Dedication、守正创新Innovation、志存高远Ambition”的媒介(M.E.D.I.A.)意义。摄影机穿越时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更将中国声音传递到世界。
珈影工作室秉持“人文影传 学术影像 同人精神”的创作理念,精心打磨每一部作品。2023至2024年间,工作室的多部作品在各类赛事中脱颖而出。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437必赢会员中心师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还展示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创作过程中,珈影工作室的成员们凭借卓越的制作能力和严谨的求真态度,将每一个动人瞬间精准定格,带给观众温暖而富有质感的视听体验。
三、主创感受
李畅:
我们驻扎在故事发生的轮滑厅中,在每一次的交谈和切身体验中完成田野调查,与故事中的人们共享经历,往返咸宁武汉两地完成了纪录片《轮世间》。
由于现实的困难,我们的影片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理念和视角上的局限,这个片子不是我们影像创作的结束。宝贵的参与经历,积累的一手素材,创作团队每一次的相处和讨论,进入田野中和其中的人相互丰富生命体验的过程,这些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程梓轩:
这部影片是我们小组在视听理论学习以及媒介技术创作练习过程中,初次接触社会题材并以影视人类学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田野纪实工作的缩影。我们很幸运能够踏入这片陌生却又闪耀的田野,在远离城市主流文化空间的轮滑厅结识一群真实且鲜活的朋友。我们对这片田野的深耕,对影像的追求并不会止步于此。
希望会有更多的影像热爱者能够勇敢地走下去,用视听传递真实,以影像温暖世界。
魏钰洋:
在大二下学期,我们决定探索自己对于影像的热爱,在实践中寻找自我和社会的关联。《轮世间》讲述了“大圣”的故事,折射出我们所有人在生活的“台前”和“幕后”锚定自我的过程。我希望做能触动自己的影像,并且期待也能触动其他人。
我们从好奇出发,探索情感的决定性瞬间,以增强影像的说服力与亲和力,让中国社会土壤生长出来的文化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共通的感染力。“做有思想的新闻人,做负责任的传媒人”,这是新闻院教给我们最重要的理念。在影像中,我们不断践行与探索。
张鸿鹤:
走进大圣的生活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在无数次的交流当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呈现他的故事。我们展现的是我们眼中那个用乐观的态度感染着我们的大圣,他之于我们早已跳脱出拍摄对象的范畴,更是一位朋友,我们只是借助影像的形式讲述出他的豁达、他的义气、他的真诚、他的美好愿望。影像既是我们向世界提问的方式,也是我们的答案。我们也会坚持去记录下每个人的故事以及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每一个时刻。
瞿王烨:
新视点告诉我做新闻是“好玩”又“严肃”的事情。在校园媒体大赛的现场,当我作为获奖代表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与困惑:稿件真的能帮助、改变一些什么吗?干那么多不加综测还要干吗?收到了其他学院朋友们很多的互动和交流。我的第一次新闻采访、写作、拍摄都在新视点开始,新视点也让我满载而归。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大新视点”。
陈蕊蕊:
新视点给了我喜欢新闻的契机。约访、采访、写稿,曾经从未尝试过的事我在新视点体验到了。我很喜欢和不同的人对话,了解并记录他们的过往,让人们记得,漫长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孙乙心:
每一次采访总是能感受到很多,听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折射出的不同剖面。还记得那天我和庹维坐在小丘上的亭子里,听周老师讲她的生活、她的感悟。天色渐渐暗了,秋风也渐凉,小河在我们背后潺潺流淌。分别之后,世界又是新的样子。
希望之后也能保持探索的心和倾听的姿态,迎接每次对话后收获的”新视点”。
王馨苇:
在新视点,我们第一次从故事外的人变成了探索故事的人,在每一次稿件的撰写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学习着如何交流对话、如何将语言打碎再重构、如何让读者感受到段落中的意义。
面对作品,我们总是“较真”的,正是这种执着和纯粹支撑着新视点微笑二十余载,并依旧充满希望。
指导老师|王怀民 陈凯宁
来源|武大新视点 珈影工作室
文字|新视点记者 瞿王烨 刘美言 刘馨潞 张瀚文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媒体链接 | 广告模拟竞标:看武大学子创意的“招”与“式”
2024-12-31 09:31:20 -
数字营销传播系列教材第一次编委会暨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12-30 10:51:17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院师生的文章
2024-12-25 09: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