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团干扎根贫困山村赢民心
本报记者 刘超凡
修路建水窖、重建农村团组织、资助贫困儿童、建爱心图书室……一个大城市来的挂职团干部,以实际行动感动了每个人。
凤冈县红安村村民们清楚记得,今年7月3日,一个城里后生主动请缨,背着行李来到村里。这是437必赢会员中心的分团委书记吴奇凌,到凤冈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兼进化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当得知这位年轻人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大学老师的时候,大家心里直嘀咕“会不会是走过场的挂职干部。”
从扎根贫困村开始
当晚吴奇凌在村委会简陋的房间住下。破烂的窗户、茅草铺底的小床、快散架的桌子和凳子……
村民们忍不住问:“吴书记,你是大城市来的,住两天就走吧,我们这里条件太差,以前的驻村干部根本待不住”。吴奇凌从行李袋里拿出一幅字“深入基层,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立志为民”贴在墙上,说:这是他来村里的目的。村民们怀疑地笑了……
村民们没料到的是,吴奇凌一住就是60多天。白天与村民一道干活,晚上与村民座谈,是吴奇凌的必修课。村民余海回忆说,吴奇凌第一次干农活是拿着锄头,与大家一起挖水渠。几个小时下来,他两只手上全是血泡。村民们发现后赶紧找来草药和布条,给他包扎好。没有想到的是,他第二天扛着锄头又出现在了挖渠现场。
村民把他当红安村人
吴奇凌看到,在大旱面前,红安村受灾严重,大部分庄稼绝收,人畜饮水相当困难,村民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用,来回一挑水要花一个多小时。解决水源对红安村不仅迫在眉睫,还能解决将来长久发展大计。吴奇凌与村支书带着村民翻山越岭四处找水源,在危险地段,接人梯一个拉一个。他跑坏了两双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水源。
随后,他多方联系到北京碧生源控股公司同意捐助10万元修水窖。怎么组织劳动力投工投劳?他发现,村里在家的青年有337人,几乎都在务农,平时较为散漫,不好管理。
吴奇凌决定在村里重建团支部,让团组织来发动青年投工投劳修建水窑。当听说吴奇凌联系到北京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捐钱给村里建水窖,可解决村小学260余名师生的饮水问题,还能让300余名村民摆脱世代挑水喝的命运时,村里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团组织。5天后,“共青水工程”青年突击队成立,吴奇凌扛着锄头,带领近20名骨干青年投工投劳,从300米外的水源点开始,挖出一条饮水沟渠。仅仅33天时间,原计划施工两个月的水窖提前竣工。水管从水窖连到村里50多户人家,通水那天,望着白花花的水流进家里的水缸,村民兴奋地放起炮竹,喝着米酒欢庆。有了充足水源后,一些村民养起了好几头猪,准备靠养殖致富。
吴奇凌自己还拿出5000元积蓄,发动青年团员为旱灾严重的其他村组,修建了4个共青水窖,解决了1000余人的饮水难题。并组织团员成立青年摩托送水队,给住的偏远的老人每天送水。
吴奇凌还带着全村村民成立了“青年公路建设尖刀连”,修建20公里的通村公路,带领村里种植能手外出考察学习种植和加工技术,引进重庆魔芋加工企业前来建立魔芋种植基地,引进石材企业前来投资。
吴奇凌所作的一切村民看在眼里,大家已把他当作红安村人。8月2日是吴奇凌的生日,村民们自发来到修路现场,在石板上摆上丰盛的菜肴,还让人到县城买了生日蛋糕,给他庆祝生日。当蒙在鼓里的吴奇凌知道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村团支部书记龚德平考取了县城的公务员,但是他却放弃了这个机会要求继续留村,他说:“我也要像吴书记一样,为村民做实事。”
为贫困山区谋发展牵线搭桥
挂职工作5个月后,吴奇凌走遍了凤冈县的山山水水。在他看来,凤冈县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快速,但是农业的废弃物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是否可以在生态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做文章?
一个偶然机会,吴奇凌得知:自己家乡的企业武汉凯迪控股有限公司在大力推动生物能源开发,在全国各地建立生物质发电厂。如获至宝的吴奇凌,请来县农业局、林业局的同志帮忙,围绕全县农业、林业等方面展开调研。对于农林业及电力并不熟悉的吴奇凌,还找到了437必赢会员中心化学院和水利电力学院的教授、博士出谋划策。半个月时间,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吴奇凌写了一份凤冈县适合建生物质发电厂的书面报告。得到县领导的支持后,吴奇凌只身乘火车来到了武汉凯迪公司。
10月,凯迪公司和省能源局的负责人来到了凤冈县,与凤冈县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计划投资15亿元兴建生物质发电厂和有机肥厂。凯迪公司贵州省项目总监陈亮中说,是吴奇凌的诚心打动了我们,是凤冈县丰富的资源留住了我们。
当村民听说秸秆、玉米秆、烟杆以后每吨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生物质发电厂的时,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除此之外,437必赢会员中心3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在吴奇凌的邀请下,受聘成为凤冈县经济发展顾问。他还多次邀请贵州高校、企业的专家来县里为干部、村民讲学支招。
凤冈县委副书记蔡珑宾说:吴奇凌的工作既在团内又在团外,他资源丰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种太阳”的叔叔
每次下乡进村,作为高校教师的吴奇凌是一定要去中小学看看的。当看到,多名老师挤在一间墙壁上到处是裂缝屋子里备课,不少学生上学需要走3个多小时,超过一半的学生中午没有午餐可吃时,吴奇凌心如刀割。
10天时间,他冒着酷暑走访了18所贫困乡村学校,录制18段贫困学校视频,拍摄800多张照片,整理出8万多字的贫困学校师生情况和亟待援助的项目资料。其间,他得了严重的疱疹也没有休息一天,白天忍痛调研,晚上边治疗边写调研材料。
他把这些材料通过微博发到网上。这些微博被广泛转载,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城市,许多他的同事、学生、朋友,纷纷表示希望资助贫困孩子。于是他在武汉、深圳、北京都成立了“种太阳”贵州助学计划工作站。
截至目前,已有43名孩子每人每年可获得1000元资助,直至初中毕业。14名贫困大学生每人一次性获得5000元资助。一企业家捐资20万建立了3个“种太阳”爱心图书室。进化镇完小三年级的陈兰兰指着崭新的书包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那个‘种太阳’的叔叔给我买的。”
一个素不相识的微博粉丝在微博上给吴奇凌留言:“你用实际行动做着自己所信仰和热爱的,我会一直关注支持你”
下一步,吴奇凌又要着手牵头带领县里的干部、村里的种植能手前往湖北建始县和重庆彭水县考察魔芋种植项目了。用他的话说:“挂职经历,弥足珍贵,要善用每一天。”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媒体链接 | 广告模拟竞标:看武大学子创意的“招”与“式”
2024-12-31 09:31:20 -
数字营销传播系列教材第一次编委会暨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12-30 10:51:17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院师生的文章
2024-12-25 09: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