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祖国共命运
编者注:胡武老师退休后被返聘为我院教学督导,工作热情很高。工作之余还以笔为犁,勤耕不辍。现择文一篇以飨读者。
胡武(437必赢会员中心退休教授)
路,路上有荆棘,有鲜花。
路,时而笔直,时而弯弯曲曲,但总是朝着前方,无边无际。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但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美好。
人生原则,正义宽厚,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奋进不息。
年轻时,理想多,
年迈时,回想多。
我的家位于山清水秀的嘉禾莲荷石坵,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岩洞、每一座桥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这里,有我一起上山砍柴、下溪捉鱼的小伙伴;有我在草楼上围坐着听民间故事的小伙伴;有我在土地改革时,一起扛着梭镖在村头大树下站岗放哨的小伙伴。
家乡人都这么说,“有苗不愁长”,我一天天长高了,挑着铺盖到离家20多里的“伴溪完小”上学。在那时,我们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给“最可爱的人”通信,感谢、响应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寒暑假学校组织少年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歌舞、诗歌、话剧,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校小花园倾听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革命事迹。
在嘉禾一中读书时,还记得当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又红又专”的青年。那时候,课外阅读,看的小说是《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那时候,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插秧、割谷、修水库、筑公路、挖矿石、炼钢铁。为补上功课,我长期在煤油灯下看书做作业,成绩优秀,这时候,我脑海里萌生了上大学、读名校、效力祖国效力人民的坚定信念
在嘉禾一中读书时,就常在校报发表文章。班主任王昆球老师给我安排了最高人民助学金。语文老师李棠,常常把我的作文批上“传阅”二字,挂在学习园地上,这更使我爱读文学作品和写作。高考前,填写志愿表,我第一个志愿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二个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三个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高考后,我对父亲说:“爸爸,我会上大学读书的。”1961年8月25日的早晨,至今历历在目,那天我在高粱地里锄草,太阳升起两树高,初秋时节的晶莹露珠还挂在绿叶上闪闪发光,只听见年轻的邮递员欧泽达在远处呼叫“胡武,你考上大学了!”我跑到地头接过录取通知书,看到那红彤彤的“中国人民大学”六个大字时,顿时热血沸腾,无比激动!乡亲们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争着看录取通知书,我父亲高兴地招呼大家“小心点,小心点,不要急。”
我乘火车来到北京,一出车站,一眼就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校旗在车站广场上空飘扬,我立刻奔向新生接待站。望着校旗,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一个农家子弟,今天终于上北京来读书了。我乘着迎接新生入学的校车,进了仰慕已久的中国人民大学,就是东四宽街张自忠路铁一号总统府,这里有典雅的钟楼小会堂,有一栋栋红楼教室、宿舍、阅览室,也有古槐、杨柳、玫瑰、幽静的小花园。
学校开学典礼,十分热烈隆重。首先,由中央四老:吴玉章校长、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先生致辞,接着由郭影秋副校长作学年工作报告。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伟人,我平生第一次聆听这么多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他们教诲大家要学好马列、学好专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中国人民、为全人类做出卓越贡献。几位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的每一句话,激励和鞭策了我的一生,也阳光了我的一生。
高年级同学称我们是“娃娃班”,因为在以前,学校招收的学员大多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从我们这届起,才从高中生中招生。我国杰出的教育家、系领导罗列主任,对我们的培养作了精心安排,将全国最有名望的教授甘惜芬、方汉奇、郑兴东、张隆栋、秦硅、何梓华、王肖山、兰鸿文、陈昌本、汤世英、肖绪珊等给我们开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课;还请知名作家、诗人、随军记者:叶圣陶、刘白羽、周立波、赵树理、魏巍、郭小川等进行专题讲座。“政策学习”课,也别具特色,系里请中央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和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来校讲学,既深刻又生动。
学校不仅注重对学生的业务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且还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请将军作报告,组织学生学习陕北公院、延安抗大学员的英勇作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还有高年级部队作家高玉宝同学把装有理发用具的箱子,赠送给我们班,从此同学们相互理发。
我们不仅抓紧校内的课堂学习,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到北京不久,我和班上一些同学就到团中央礼堂,与26个国家的学联主席、代表联欢。到中国作家协会,聆听北京作协主席老舍、世界和平理事戈宝权、上海作家周而复、吴强等人的报告,这一切使我们青年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进校那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亿万人民缺吃缺穿。但国家给我们好多同学最高人民助学金,每月17.5元,这个数字现在听起来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当时是够过上上等生活了:全月餐票15元,主食中、晚各3两,早2两,每月还有2两猪肉、2两水果糖、半斤点心,剩下的2.5元就是看电影、买课本和文具。
大学生活全靠自我管理,同学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亲如兄弟姐妹。春天去看万里长城(五四长假,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包专列往返仅1元);夏天去北京体育馆、颐和园游泳;秋天到香山看红叶:冬天在校人工湖上滑冰。我个子不大,饭量却不小。在《北京日报》实习时,我和杨兴华①同学在东城区妇联采访,半个月的粮票和钱,一周就用完了。兴华说她积下许多粮票。因此,以后每天去饭店都是她结账。毕业实习到《辽宁日报》,上火车前我买的是胡萝卜,邓元秋②同学知道了,她特意给我买来一袋红玉苹果。王昆顺③同学送来棉大衣。这不仅仅是一件棉衣、一袋苹果、几十元钱和几斤粮票,这是同学间的友情和爱心,使我终生难忘,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陈锡添④同学在高中就入党了,一进校就担任我们的党小组长。他大我们不多,但毕竟经过党的培养,思想上成熟许多,大一至大三我们是同一学习小组,同一宿舍,每天下午去打篮球,睡觉前写日记。他的字写得很清秀,我们学他写柳体,他喜欢看散文,我们也都读历代文选。我同他在一起的时候较多,他对我在思想上影响较深。他常说“做学问,要谦虚;做事,要扎实;做人,要宽容”,他的这番话,使我受益匪浅。
1964年春到北京房山县搞“小四清”,我住在任营村一位老大爷家里。河北的三月还是很冷的,每当晚上老大爷都要把我被子铺开来。我开会回来,上炕去双脚一伸进被窝就暖烘烘的。老人家天天背着柳筐下地干活,积攒的钱舍不得花。他没有柜子、箱子、钱就放在炕上的席子下,一元、两元铺了大半个炕。有一天,他去镇上买了红枣、羊肉、大白菜,要我就在他家里吃饭。我又是感激又是过意不去,拿了两个大红枣就出门办事去了。这次小四清,虽然是三个多月,做农村经济调查、写村史,与老大爷“三同”,丰富了社会生活,并深刻感受到了劳动人民勤劳淳朴善良的品格。这一年,过了十月国庆节,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学校副校长孙泱带队,两千余人,乘坐专列火车去山西晋北搞“四清”。那时天天开会、查账、做调查、忙忙碌碌的。还有好多难忘的事:黄土高坡缺水,八个月没洗一个澡;窝窝头,吃不饱;还有东冶小镇风情忘不了:大清早,在南社打谷场,林章清⑤教我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但三天就学会了。五一放假真可贵,林章清、田润光⑥我们三人骑车去东冶逛街。这儿是五台山口,风景秀丽。一路上,迎着和煦的东风,心情格外舒畅。我们穿过小街,站在镇后高坡上乌瞰全景:桐河河面很宽很宽,水流很慢很慢,在阳光映照下,泛着粼粼银光,岸边柳枝轻扬。小镇不大也不繁荣、可街道石坂路很干净,乡民来来往往也还热闹。这就是我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旅游啊!
大学五年的刻苦学习,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基础。按国家原来的分配方案:有的同学要去中宣部、中组部工作,有的同学要去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红旗杂志》工作。可是,1966年7月毕业时,恰逢文化大革命,原方案作废,只能留京教书,或到省报去工作。我选择的是《湖北日报》。到武汉工作近一年,就去部队锻炼。我到随县万福店六四高炮团。我们除打靶、出操、开会外,再就是常常下地摘黄花,回到连队晒黄花,做莱炒黄花,人们笑我们是黄花小子。部队锻炼结束后,上级文件说不回大城市工作。我派到《咸宁日报》工作,心里不是滋味,但政工组负责人刘士英同志告诉我“你是人大新闻系的学生才留报社的,与你一起分来我这个地区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都下县里去听从安排”。啊,原来我还是个幸运者,终于留在了新闻战线。
在报社,我经常到基层采访,做调查研究。新闻稿除在本报和《湖北日报》刊登之外,有时也寄给《人民日报》科教文部保育钧同学处。 有一次, 保育钧回信说“《人民日报》稿件太多,不可能篇篇采用,你老兄的稿子50%的采用可以了吧....”.我读了回信甚为感激,因为我清楚,那年头《人民日报》上稿很难,据说在部队的通讯员,哪怕只上一则简讯都要记一次三等功。为了不给老同学太多的麻烦,我写的稿件,也总要觉得有点新意才寄给他。后来,凡寄给育钧兄的稿件100%采用了,我实在感激他。我是报社唯一的新闻科班生,除了采写新闻报道,还指定到鄂城、武昌、阳新、嘉鱼、崇阳、通山、通城、咸宁和蒲圻等九县通讯干部培训班讲课。我结识了许多基层通讯干部,获得大量新闻线索。在通山黄沙采写《深山密林老支书》,在鄂城采写《盘湖洲上凌云志》、在阳新采写《渔家新景》、在咸宁柏灯采写《十女绣金山》等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长期的新闻实践,把我从人大新闻系所学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的新闻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人活于世,不光是做事做学问,更要淡泊名利、学会做人,要能济人危难,用你的真诚,给你身边的人带未欢乐。70年代加工资,在我这个挡次,我排在第一位。可是从公社调上来的刘道明⑦同志,月薪30元,妻子在茶厂工资也不高。在讨论会上,我表态自己不加薪,并提议给最困难的小刘加工资。我的言行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当年在报社,我是最年青的大学生,下乡蹲点,到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我总是第一个报名,去的次数也最多,这些都是一个青年应该做的应该磨练的事,报社却年年评我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还评为宣教战线的标兵。
1984年,437必赢会员中心成立新闻系,中宣部洪一龙和贾培信同志,《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秘书长保育钧向武大刘道玉校长推荐我去任教。从做新闻工作,到做教学工作,意味着开辟新的天地。为了能胜任新的工作,我只有从小处着手,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当本科生班主任、当研究生导师,要尽心尽责,要善待学生。搞教学,要广积资讯,提出新的理念。搞科研,要把握新闻理论前沿新动向、新问题,结合实际写论文。到校第二年,我开设了《新闻编辑课》,还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编写编辑学教材,撰写新闻论文,先后刊发在《新闻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与成材》《新闻探索》等期刊上。
高校职称评定是一件大事,但不能只想自己不想他人,要有一颗 宽容的心,就会给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愉悦。1995 年评教授职称,我的书还没写完,就没有申报。第二年,我的专著《现代新闻编辑学》 出版了,郑兴东老师给我做了很好的评价;教学评估分达到了92. 9分;论文获得全国首届企业报优秀论文二等奖;校系又多次评我为教书育人优秀导师;并且还获得全国首届“韬奋园丁”奖,因此,我很顺利地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裁决,评定为教授职称。
记者工作18年,教学工作16年。2001年7月退休,但我觉得生活应该充实些好,还要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我曾在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年会上发言:
有的人年纪大了,人也老了,
有的人老了,精神不老。
人不会永远年轻,
精神可以永远年轻,
生命的奇迹,
靠自己创造。
深圳工作这十五年,我在《香港商报》、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深圳市委宣传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到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传媒者的新素养》、《党报的政策宣传》、《新闻精品的采写》、《标题艺术》、《都市报的竞争与创新》等专题讲座。当我听了新闻界同仁的掌声,我好感谢“伴溪完小”、“嘉禾一中”、中国人民大学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啊!我以自己是人民的学子为荣。
2013年石义彬院长要我做教学督导,我答应他结束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手头上的工作就回院做事。2017年,我回到院里,领导班子换届了,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吴爱军、院长强月新、副院长洪杰文,先后跟我说:“到院里做教学督导。”这一年,我已经76岁了。我是党和人民给我上的大学,国家、民族、单位的需要,理当义不容辞,况且,每一项工作间接或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多么崇高的事业啊!能贡献一点力量,是无限荣光之事。
人的智慧有高低之分,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别,
人的体质也有强弱之不同,
只有人人都有为共产主义大厦,添一片瓦加一块砖的精神,就是在从事世界上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事,并将使你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加精彩。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我院二十名教师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2025-01-06 11:01:40 -
媒体链接 | 广告模拟竞标:看武大学子创意的“招”与“式”
2024-12-31 09:31:20 -
数字营销传播系列教材第一次编委会暨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12-30 10:51:17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