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 学院召开“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暨本科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6月17日,学院在229会议室召开了“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暨2021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老师、副院长洪杰文老师,新闻学系副主任林婕老师、网络传播学系副主任王朝阳老师、广告学系副主任廖秉宜老师、广播电视学系副主任刘吉桦老师以及本科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同2021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围绕科教学、校园生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洪杰文老师在开场中提到,2017级的同学很快就要离开校园,希望同学们在座谈会中畅所欲言,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王怀民老师也指出毕业生即将“领证离珈”,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随后各系毕业生代表分别就各自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发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完善实验室教学设备,增加专业小课
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赵紫羽和石惟嘉两位同学,就该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学院录音间的设备,增加设备数量,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专业实践需要。另外,增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小课的门类和时长,丰富相关课程的内容。
新闻学:应对全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科研与实践竞争力
新闻学的罗臻庆同学就专业人数增加等情况提出了新闻学系可能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到,新闻学系需要尝试打造有针对性的大班教学环境,来满足趋于多元化的学生学习需求。曾文鹏同学则提出了“新闻学+”构想,即鼓励新闻学系学子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尝试“新闻学+医学”、“新闻学+财经”和“新闻学+法学”等不同的路径。应当重视新闻学系学子专业实践队伍的培养,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尝试以“挑战杯”和“互联网+”等比赛为托引,构建系统性的学生科研与实践竞争力提升体系。
广播电视学: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高课程精度与深度
广播电视学的张庆博同学提出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系的课程精度与深度,从课堂开始,来对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做好铺垫。技术类课程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定的操作难度,强化学生拍摄能力,加强技巧操练频度。程伟豪同学在发言中谈到,尝试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课程资源配置,降低课程重复度,精炼现有课程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对有实习需要和考研需求的同学予以考虑。
广告学:对接业界泛化趋势,完善课程细节设置
来自广告学的徐姝玥同学认为学院的广告课程设置应当与业界泛化趋势进行“对接”,在广告调查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数据获取能力;在广告创意策划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引进更多业界课程,拓展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前沿认知;而在广告审美与落地的问题上,她提出应当增加跨学院合作的机会,建立“师生互创”机制,利用“互联网+”等比赛,来外化437必赢会员中心学子的竞争力。兰美瑶认为,由于小组作业存在的一些内生问题,建议任课教师应开展组内互评机制,避免成绩评价同质化等问题。完善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时学时新。另外,她还提出学院尝试建立“保研-考研-出国事务一站式服务”机制,以方便毕业年级学子升学的事务性工作。
传播学:与时俱进完善课程设置,与院友加强联系与交流
传播学的张晓蕾同学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是新增适应互联网直播、互联网游戏设计等具有新形式新特点的课程。第二点加强年级凝聚力培养,提升学子对学院的归属感。第三点则是建议学院进一步强化在校学生与毕业校友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友互助互创机制。杜诗榕同学则认为应当加强传播学理论课程设置、加强经典文献阅读,以及扩展程序语言的针对性学习。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想法与建议,各系负责的老师分别进行了交流和发言。林婕老师指出系里拨出专款来支持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并在“视界WHU”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建立了公开评价学生成果的机制。林婕老师还提到,目前每个专业教师都已开设相对应的方法课程,希望同学能加大科研参与程度,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朝阳老师指出,目前系里正在筹备借助网络传播系建立20周年的机会,实现毕业校友与在校学子的资源互通共享。另外对于程序课等技术课,仍在探索讲解深度,这需要课程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持续磨合。
廖秉宜老师则谈到同学们普遍反映的研究方法课程话题。他认为,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大多数同学对于课程的接纳程度,有需要的同学可尝试通过扩大科研参与,丰富研究经历等方式来提升方法课程的学习认识。
刘吉桦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她本人对录音棚设备的状况也深有感触,使用率低与初学者不当使用也是影响录音棚设备使用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小课时长增加的问题,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这仍需与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她还提到,新一版培养方案出台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已得到丰富和优化。
座谈会的最后,洪杰文老师对整场会议进行总结,他谈到许多问题在历年的座谈会中会多次出现,其根源在于方法论的问题与同学们的认知差异。同学们需要进一步加大自主学习力度,主动迎接挑战,克服能够克服的困难。下一步,将召开专门研讨会研究大家的提议,学院将与所有437必赢会员中心的学子一起努力,将大家的提议转化为促进学院更好发展的动能。最后,洪杰文老师对全体毕业生表达了祝福,提出了期待。
文:罗臻庆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新闻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致函感谢我校、我院、我院研究中心
2024-12-27 17:19:29 -
学院退休老同志辞旧岁迎新年座谈会欢乐圆满举行
2024-12-26 15:37:43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院师生的文章
2024-12-25 09:23:32 -
姚曦、吴定海等著《中国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新书发布会暨“城市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24-12-23 15:25:44 -
场景(中国)高峰论坛,154万人观看
2024-12-23 1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