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32021-12
2021-12-13

【学术论坛】我校成功举办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创新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本新闻来自:SJC

12月9日,2021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创新”在437必赢会员中心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该论坛由437必赢会员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437必赢会员中心、“智能营销传播研究”青年学术团队、“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青年学术团队承办,《图书情报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作为本次论坛学术支持期刊。来自437必赢会员中心、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信息管理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交流研讨。

437必赢会员中心吴世文副院长担任开幕式主持人,437必赢会员中心院长强月新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服务处副处长李巍教授、437必赢会员中心关天如副院长分别致辞。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担任主题论坛点评嘉宾,437必赢会员中心廖秉宜教授、信息管理学院杨思洛教授分别主持。

强月新院长认为,对“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创新”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增强国际传播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际传播研究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他具体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从主题背景来看,互联网让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迫切需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这个主题探讨非常有价值。从团队构成来说,汇聚了多个学院跨学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从研讨方式来说,各个学院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互相交流,思想碰撞,能够产出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李巍副处长指出,跨学科论坛是437必赢会员中心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06年开始实施,论坛的宗旨是希望以跨学科的方式对文科的资源和力量进行整合优化并为国家战略需要提供服务。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特别强调了国际传播力建设,其中尤其强调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形象。而建设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单靠一个学科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多学科之间进行协作,大家从不同的专业视角、知识结构来通力合作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就是说国际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现实其实就是跨学科合作,而此次论坛的举办正式是437必赢会员中心就这个课题进行的一次积极尝试。

关天如副院长认为,本次跨学科论坛邀请到各个学院的专家教授就“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创新”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不仅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子领域和方向之间的交叉,还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对话。从研究议题来看涉及到的内容丰富,体现了国际传播的多元性、复合性和交叉性,且此次论坛的很多议题具有现实意义导向。她表示非常期待此次论坛能够就这些议题展开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讨论,从而去更好地实现社会意义和价值,也期待专家学者能够持续关注国家的战略和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开辟更多的交叉学科研究,取得更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

廖秉宜教授担任第一场主题论坛的主持人。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张立强副教授作题为《国际网络空间APT攻击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的主题报告,他从最近刷屏社交媒体的“元宇宙”概念引入,对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主权等议题展开阐述。他重点介绍了“ATP(高级持续性威胁)”概念,对APT攻击技术、ATP技术的检测与防御、未来的发展等进行了深入论述,引发大家对国际传播中网络空间安全的反思。信息管理学院张琳教授作题为《基于科研大数据的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对模式研究》的主题报告,针对疫情之下学术界如何应对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进行交流讨论。她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分享了两个研究——“以历史上多次突发卫生事件为研究对象”“以‘新冠’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并从科研应对、国际科研合作、科研主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数学与统计学院向华教授作题为《数值代数与传播学计算》的主题报告,他立足自身专业,从“方法”的角度为与会专家提供了思想启发。“数据”和“算法”将数值代数与计算传播学紧密联系,了解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工具的运行逻辑和法则,可以促进国际传播过程和传播方式优化、测量传播效果,向华教授从“搜索”和“推荐”两条路径出发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图书情报知识》副主编宋恩梅从期刊业务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享,她表示《图书情报知识》在跨学科、学科交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组稿、策划和刊文过程中和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合作。她就期刊如何在新闻传播以及国际传播领域协助青年研究团队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进行了思考,表示推进专家研究成果落地,把这些优秀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广出去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思洛教授担任第二场主题论坛的主持人。首先信息管理学院杨思洛教授作题为《人文社科成果国际传播与影响力评价》的主题报告,他从研究背景、人文社科成果国际传播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评价体系、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综合评价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他认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人文社科成果国际传播能力,最后提出了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提升对策。437必赢会员中心王松茂副教授作题为《智能传播中的数据赋能与国际数据治理》的主题报告,他从智能传播中数据赋能的底层逻辑、智能传播数据平台的治理、智能传播中的国际数据治理三个方面作了分享。他指出数据现已成为各国之间争夺的重要资源,由于政策不同,各国在跨国平台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面临困境。他认为在国际数据治理中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市场、用户和数据的思路来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和智能媒体。信息管理学院黄颖副教授作题为《认知视角下人文与艺术学科的知识会聚研究》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学科交叉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基于此,他从认知视角出发考察人文与艺术学科的知识基础(学科来源)及其历时演变趋势和不同阶段的跨学科性,并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了研究成果。他提出要关注国际人文与艺术领域的新发展趋势,促进人文与艺术领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学科发展。437必赢会员中心廖秉宜教授作题为《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冬奥会国际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渠道,并从多元介质立体传播、传播技术全面赋能、奥运内容创意表达、国际舆情智能监督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国际传播与创新。他指出在冬奥国际传播中要重视对数字鸿沟问题的关注,要树立全球视野平衡国内外报道。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担任两场主题论坛的点评嘉宾,他首先肯定了此次跨学科论坛的价值,认为本次跨学科论坛的贡献在于打通专业之间的边界,建立交叉学科新的增长点,各位专家学者通过论坛可以了解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寻找未来这个领域的创新点。他指出现在的传统学科几乎都在“高原”上,要想突破前进异常艰难,唯有学科交叉才能解决传统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接着,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依次点评,认为大家的分享题材丰富、内容翔实、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最后,他指出评判一篇好论文的标准是要提出“真问题”,这个问题要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在提出“真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要提供“知识增量”,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内容,这样的论文才是优秀的论文。

论坛最后由437必赢会员中心廖秉宜教授作学术总结,他对与会专家学者深度专业的精彩分享做了高度肯定,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讨,为中国国际传播贡献智慧。

撰稿:许心枚

摄影:张宸豪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Baidu
sogou